• 市場星報官方網站
    全國數字出版轉型示范單位
    www.indyconnectnow.com
    您的位置: 首頁 > 文旅專題 > 最新動態 > 正文

    400萬人!從好看到好玩的黃山“進化論”

    2023-10-30 16:18:17 來源:安徽文化和旅游廳   編輯:田雙   

    10月28日上午10點,黃山風景區迎來今年第400萬名游客,創下該景區對外開放以來歷史新高。

    天下第一奇山——黃山。

    從過往看當下

    眾所周知,黃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溫泉、冬雪“五絕”著稱于世,素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稱。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兩游黃山,一生游歷全國名山大川的他在晚年由衷感嘆“薄海內外,無如徽之黃山,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后人演繹為“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

    “長江長城、黃山黃河,在我心中重千斤。”黃山作為中國大好河山的代表,吸引著古往今來無數中外游客紛至沓來。

    圖片

    黃山云海。方瑋/攝

    “要有點雄心壯志,把黃山的牌子打出去。”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黃山成了我國現代旅游業的發源地和試驗田,摘得了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國家5A級旅游景區等諸多殊榮,成為集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世界生物圈保護區于一身的自然保護地。

    每年接待游客400萬人,對國內許多景區來說實屬平常,但對黃山來說意義非凡,標志著黃山成功走出了一條“保護第一、科學管理、合理開發、永續利用”的可持續發展路子,實現了“在保護中利用,在利用中保護”。

    遺產保護是黃山的第一要義,旅游品質是黃山的唯一追求。

    圖片

    黃山風光。方瑋/攝

    黃山風景區在全國山岳型景區率先建成高山防火水網;實行凈物上山、洗滌下山;實施古樹名木“一樹一策”保護;首創景點封閉輪休制度;率先在全國公布景區日最大承載量,全面建立預約機制……

    去年以來,黃山主動將景區日最大承載量由5萬人下調到4萬人,并在實際中控制在3萬人,最大程度提高游客的舒適度和滿意度。

    對于黃山這樣的山岳景區而言,一年400萬人,平均每天1萬多人,與人滿為患的景區相比,旅游體驗感和舒適度可想而知。這也對當下旅游景區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啟示和借鑒。

    更重要的是,黃山是安徽旅游的標志性景區,一地限流實則是多地分流,對黃山市全域旅游乃至周邊城市起著了輻射和帶動作用。

    圖片

    黃山秋色。程劍/攝

    從數據看變化

    4月10日,突破100萬人;

    6月22日,突破200萬人;

    8月21日,突破300萬人;

    10月28日,突破400萬……

    這是今年黃山風景區游客接待量的時間軸。

    圖片

    黃山秋色。姚育青/攝

    景區也好,區域也罷,任何高質量的發展,需要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相統一。

    總結分析今年以來黃山旅游的發展趨勢,主要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旅游峰谷大體均衡。

    每增長100萬游客,大體在兩個月之間,這意味著淡旺季現象趨減,總體呈現出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良好勢頭。其中在9月30日突破350萬人,比2019年提前3個月。

    二是游客呈平穩均衡增長態勢。

    一方面說明游客“無預約、不出行”漸成習慣,另一方面折射出景區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的提升。根據黃山風景區的相關統計:節假日期間提前一周預約景區門票、車票、索道票的占比達40%,山上酒店提前一周預訂率達69%。根據世界旅游組織黃山觀測站的滿意度調查顯示,今年中秋國慶黃金周期間,是連續12年開展游客滿意度監測以來游客體驗感與舒適度最高的一個黃金周。

    圖片

    特色餐飲。侯瑞冬/攝

    三是新業態新場景推動游客年輕化。

    一般來說,傳統景區特別山岳景區對年輕群體吸引力相對較弱,而老年群體又受到安全、體力等因素的限制。黃山風景區近年來推出的旅游新業態、消費新場景,滿足了不同層次游客的多元需求,重塑了品牌影響力。該景區數據顯示:出行游客以中青年為主力,平均年齡37.9歲,相比2022年下降4歲左右,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從黃山風景區的門票收入分析也可佐證這一態勢:目前該景區門票收入占黃山旅游涉旅總營收比重,從2019年同期的25%下降到2023年的22.41%,交通、餐飲、住宿、文創等占比進一步提升,其中消費的主力是中青年游客群體。

    四是市場吸引力逐步增強。

    隨著黃山市對外立體交通格局日益完善,散客化自由行占大頭,遠程客源地不斷拓展。今年以來,黃山風景區的省外游客占比達70%,其中長三角地區占比近六成,廣東、河南、山東、北京、江西等市場份額緊隨其后。另外,散客自由行占比超82%,團隊市場更多集中在療休養、研學、企業團建和定制游等,折射出黃山融入長三角、珠三海、京津冀的廣度和深度。

    圖片

    研學寫生。李春楠/攝

    從景區看城市

    聚焦“整合區域旅游資源主力軍”定位,黃山風景區主動融入長三角,主動聯動周邊三市,主動輻射外圍鄉鎮,用好黃山IP價值及品牌、技術、人才優勢,加快“走下山、走出去”發展步伐。

    黃山風景區的發展變化,是黃山市建設大黃山世界級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的一個生動縮影。

    10月26日,昌景黃高鐵試運行,標志著皖贛兩省“名城、名湖、名山”世界級黃金旅游線即將形成,也進一步提升了黃山市的通達度與便捷度。今年以來,隨著杭黃世界級自然生態和文化旅游廊道、浙皖閩贛(衢黃南饒)聯合開展“聯盟花園”、大黃山世界級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等加快建設,黃山市充分彰顯生態、文化、美學、鄉村、旅游等多重價值,依托黃山、徽州兩個頂流IP,打造國際會客廳、城市會客廳、鄉村會客廳,構建“山水村夜”文旅產業新坐標系,創意舉辦“四季黃山”等系列宣傳營銷活動,促進了旅游市場持續火熱。

    圖片

    昌景黃高鐵試運行。徐旻昊/攝

    黃山市文化和旅游局負責人介紹,該市將加快打造“七個強市”,著力構建“1+7+N”旅游發展新布局,深化文旅融合,推進文旅產業轉型升級,高質量建設大黃山世界級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

    “1”就是一個大黃山核心高地,做強大黃山龍頭,推動山上山下一體發展,聯動全域、帶動皖南。

    “7”就是打造大黃山世界級景區、新安江詩畫長廊、環太平湖運動休閑度假基地、皖南古村落滿天星、中國東部醉美風景道、長三角休閑旅游大花園、都市休閑美食文化街區,加快構建相互銜接、相互映照、相互耦合的“七星拱月”文旅發展格局,推動形成板塊聯動、競相發展的良好態勢。

    圖片

    黃山日出。潘成/攝

    “N”就是謀劃實施一批重大支撐項目,實施大黃山核心高地建設、高質量旅游能級提升、現代文旅產業體系建設、文旅消費促進、鄉村旅游精品示范連片、徽文化振興、文旅品牌傳播、文旅服務品質提升等八大工程,在大黃山景區構建大龍頭引領、大區域聯動、大項目支撐的空間發展格局。

    如今,從黃山之巔到新安江畔,從古城街巷到美麗鄉村,一系列新業態、新模式、新玩法不斷涌現,豐富了游客的旅行方式,滿足了游客多元化、個性化需求,黃山市旅游發展的聯動半徑正越變越大。(記者:吳江海 潘成 袁中鋒)

    圖片

    秀美城市。潘成/攝

    凡市場星報、安徽財經網、掌中安徽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于市場星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者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帖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授權的媒體、網站,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市場星報、安徽財經網或者掌中安徽”,違者本單位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熱線電話:0551-62620110
    舉報電話:0551-64376913
    舉報郵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財經網手機版

    市場星報公眾微信

    市場星報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