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場星報官方網站
    全國數字出版轉型示范單位
    www.indyconnectnow.com
    您的位置: 首頁 > 皖美·安徽 > 正文

    牢記囑托 皖美答卷丨只此青綠在江淮

    2023-08-18 17:18:21 來源:央廣網   編輯:   

    央廣網合肥8月17日消息(記者趙家慧)2023年8月15日是首個全國生態日。這個首創性、標志性的紀念日,體現了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地位,體現了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堅定決心。

    作為中國南北方過渡地帶、承東啟西的重要紐帶,安徽在國家“三區四帶”國土生態安全格局中屬于長江重點生態區。作為長三角上游和腹地,長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水系從這里東奔向海,各類自然保護地星羅棋布,承擔區域重要水源涵養地、長江中下游生態帶和長三角生態屏障的重要功能。

    馬鞍山:大江過“詩城”

    楊樹林、蘆葦蕩,江面波光粼粼,馬鞍山市薛家洼生態園里一幅生機勃發的生態圖景。臨江遠眺,很難想象,這里曾經是當地百姓口中“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臟亂差地區。

    區域整治后的薛家洼(央廣網發 馬鞍山市委宣傳部供圖)

    薛家洼地區是長江主航道由江心洲西岸轉向小黃洲東岸的轉折點,是馬鞍山市花山區、雨山區兩個行政區的交界處,也是沿江生態區、港區、馬鋼工業區“三區合一”的交匯點。

    在這片986畝的區域里,曾有散亂污企業7家、非法碼頭3處、固廢堆場1處,此外還有2個規;笄蒺B殖場、大量危舊民居和?繚O民作業船以及住家船,是我國長江沿岸一處突出環境問題疊加的典型區域。

    2019年起,馬鞍山市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一體推進退田還湖、植被修復、水系連通、生態移民等工作。一方面集中開展整治,完成5600余艘漁船的拆解和2984戶漁戶的退轉產,另一方面,推進生態修復,并對基礎設施進行完善,建設了薛家洼生態游園,配套觀江平臺、沿江游道等設施。

    中匯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葛軍向記者介紹,薛家洼生態園積極與權威機構、專業力量合作,設立園區"環保管家",開展企業廢水廢氣排放實時監管、大氣污染綜合監控、長江入河排污口排查等專業服務。目前,薛家洼地區的“一軸、五區”空間布局已經初步形成,長江馬鞍山段“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格局逐步顯現。

    濱江文化公園整治后(央廣網發 馬鞍山市委宣傳部供圖)

    “一代詩仙捉月地,千古畫卷采石磯。”老牌景區采石磯也曾因為自然生態問題發展受限。

    馬鞍山市江東文旅康養集團總經理呂龍告訴記者,在治理前,采石磯景區周邊環境較差,非法碼頭、散亂污企業環伺。后來,通過長江東岸環境整治,非法碼頭不見了,變成了親水平臺,并在專家學者的建議下,講出了“秦始皇過海渚”“金喬覺登岸小九華”“謝尚月下追袁弘”“君住長江頭我住長江尾”等多個長江文化故事;散亂污企業也不見了,換來的是楊柳依依、芳草萋萋,優美的環境瞬間將旅游人次拉高。“可以說,長江東岸的環境整治是采石磯景區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的關鍵性、決定性措施。”

    水清了、魚多了、鳥來了,就連數十年不見的江豚也重現身影。如今的長江東岸,薛家洼生態園與濱江生態濕地、濱江文化公園,一個個景點串珠成鏈,成為廣大市民的城市生態客廳。

    六安:淠河穿城過

    六安市位于安徽省西部,處于長江與淮河之間,淮河一級支流淠河穿城而過。

    曾經,由于上下游無序開發,淠河六安段在枯水期的水量幾乎達到極值,水體自我凈化功能不斷退化。進入新時期,在“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新時代治水方針的指引下,六安市統籌水環境、水生態、水資源、水安全、水文化建設一體推進,淠河六安市城南段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應運而生。

    作為該市首批實施的PPP模式的重點水利項目之一,工程目前已基本建成,總投資約12億元,分為節制閘工程和回水段綜合治理工程2個子項目。

    六安市水利局副局長劉芳芳告訴記者,工程完工后,上游形成了3300萬方的庫容。節制閘工程與下游的新安、城北橡膠壩共同構成淠河城區段的3個蓄水梯級,整段回水30公里,總蓄水量可達1個億m3,形成了連續的淠河水生態廊道,提升六安南部淠河兩岸城區的水生態效益,構建可持續利用的資源保障體系、生態環境體系,還可以提供城鄉供水水源,增加供水保障。

    “在節制閘上游10公里范圍內,我們同步實施了回水段治理工程,進行兩岸防護和綠化工程,不僅修復了淠河岸線生態、強化了濕地保護,也為六安城區打造了新的備用水源。”劉芳芳說。

    賡續公園(央廣網記者 趙家慧 攝)

    今年元旦,位于六安市中心城區的淠河總干渠南岸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項目試開放,其中的賡續公園更是成為附近居民的熱門“打卡地”。夏季傍晚時分,隨著暑熱逐漸散去,來這里納涼散步的市民越來越多。

    作為新時代淠史杭工程的重要組成,淠河總干南岸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項目是在上海和六安對口合作背景下,以飲用水源保護為剛性前提,共同打造的重要民生工程。

    “生態修復、生物多樣性保護、文化傳承,是淠河總干南岸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項目的三大主線。”上海市園林設計研究總院副院長、賡續公園項目總負責人曹建告訴記者,通過實施水環境治理、耕地林地保育、生態修復、綠地提升、綠道環境等工程,讓淠河總干南岸的生態基底、生態系統得到了全面整治和提升。

    其中,“思水棲澤區”是淠河總干渠生態棲息地保育區,設計充分保育沿干渠堤上、堤內原有植被群落,提高白鷺繁育棲息地的生物多樣性水平,打造人-鳥-水和諧相處的共生之地。“區域內有幾百種樹種,絕大部分是大別山區原生植物。我們還打造了兩三處生物通道,觀察生物多樣性情況。”

    目前,淠河總干南岸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項目已成為城市轉型高質量綠色發展生態示范區,為六安市再添綠色發展動能。

    合肥:八百里巢湖煥新顏

    八百里巢湖,風光旖旎。

    作為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每年向長江輸送水量約40億立方米,是安徽生態格局的“綠心”,也是長三角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承擔著調蓄洪水、保障供水、維護生物多樣性等多重生態功能。

    2022年,總面積100平方公里、投資近60億元的環巢湖十大濕地全面建成,猶如一條“翡翠項鏈”,為巢湖構筑起一道天然的生態屏障。十八聯圩生態濕地就是其中面積最大的一塊。

    十八聯圩濕地(央廣網發 解琛攝)

    作為環巢湖十大濕地之首,十八聯圩濕地位于巢湖一級支流、合肥母親河南淝河入湖河口區域,如今肩負生態濕地的行蓄洪功能和生態保護功能。

    曾經,這里是有著30多年養殖歷史的漁場,魚塘尾水直排巢湖,淤泥遍布,氮磷污染嚴重。合肥十八聯圩生態建設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家政介紹道,濕地內針對不同風險區域采用建設生態滲濾島、原位覆蓋、水系聯通和植物原位凈化等不同技術手段分級處理,逐步重建了健康水生態系統,“已形成’水下有草、水中有魚、水上有鳥’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良好生態風貌。”

    如今的十八聯圩濕地生態系統功能已恢復穩定,動植物種類顯著增加,出水水質穩定在Ⅲ類以上,成為名副其實的“洪水之庫、巢湖之腎、百鳥之巢”。

    如何“讓巢湖成為合肥最好的名片”?巢湖煥新顏,不僅在于湖,也在于山。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相互依存、緊密聯系的生命共同體。2021年5月,總投資151億元的巢湖流域山水工程入圍國家“十四五”首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圍繞“一湖兩帶八區”流域生態格局,探索湖泊型流域一體化保護修復模式。

    截至今年6月底,巢湖流域“山水工程”已累計完成生態保護修復總面積780平方公里,修復礦山149.3公頃,修復濕地417.1公頃,林草等植被生態覆綠1589公頃。今年上半年,全湖平均水質為Ⅲ類,主要污染物總磷濃度和富營養指數較去年同期均明顯下降。八百里巢湖再現“天與人間作畫圖,南譙曾說小姑蘇”的勝景。

    近年來,安徽省以山水工程、礦山生態修復等為筆為墨,書寫生態保護修復的“江淮模式”,建設山水秀美的生態強省,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畫卷著色添彩。

    凡市場星報、安徽財經網、掌中安徽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于市場星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者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帖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授權的媒體、網站,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市場星報、安徽財經網或者掌中安徽”,違者本單位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熱線電話:0551-62620110
    舉報電話:0551-64376913
    舉報郵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財經網手機版

    市場星報公眾微信

    市場星報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載